古蹟延伸課程—寺廟建築細說 *吟先

2013110816:03

古蹟延伸課程—寺廟建築細說

傳統藝術
2009/06/18

古蹟延伸課程—寺廟建築細說  
                   單元五:石
獅、石鼓                                                  黃曾祥整理
 
  對於獅子,中國人的觀念是陌生的,中國地大物博但不產獅,或許是獅虎不相衝突吧,這地盤就讓給了老虎。所以中國古代的甲骨文裡並沒有「獅」這個字。
  獅子是由中亞細亞傳入中國,中國人自此將獅子視為喜獸之一,舉凡迎神賽會要舞龍舞獅、門口的石枕也開始有了獅子的造型。
  門枕石是鎮住門框用的石頭,古時候的門沒有後紐,是用上下門臼來固定門扇,如果沒有東西鎮住門框,開關就會晃的厲害,才發明門枕來抵住門框。一般生活能力較差的乞丐就會坐在上面,等待善心人的施捨,所以門枕石又稱為「乞丐石」、「乞食石」。到了後來門枕的造型豐富化了,才有今天的石獅與石鼓。
然而,獅子其實是真實的動物,屬於哺乳類、食肉目、貓科,身長2至3公尺,雄性頸子上才會有鬃毛。可是你看咱們的石獅子,可是公母都有鬃毛,五官則集中在前面,一副可愛的模樣,大概是加上許多國人的想像而成的吧。個人認為當今廟宇中石獅的造型比較像北京狗和獅子狗…。
石獅
  石獅造型不是完全對稱的,仔細看,它分成公獅子與母獅子。由於中國人向來有重男輕女的觀念,道家又尊左卑右,所以在廟的左邊(以神祇的方向為方向)是公獅子,開口戲彩球(或彩帶),一副輕鬆自在的模樣。右邊的母獅子基本造型與它相同,但閉口撫幼獅,比較沒有那麼輕鬆!
  不過這是老一輩雕刻家手底下的石獅,如果是近期的作品,也許你會發現:已變成男女平等了,每一隻石獅子觀照一幼獅子(兩個孩子恰恰好),而且都開著口,一副快樂的模樣了!
  至於雕刻的手法,大多是以石材整體透雕而成(如口中石球)。頭上獅鬃如果是團狀的,據說是輩分較高的老獅子。而最近的雕工有將石獅生殖器突顯的趨勢,相當有趣!
  除了廟門石獅之外,獅子造型的運用還有「風獅爺」、「石獅爺」、「獅子啣劍」等辟邪鎮煞的作品。
風獅爺:一種又稱瓦將軍,置於屋頂的小型風獅爺可以避去其他建築物的獸牌、屋脊、牆頭、屋角的沖煞,造型通常是騎獅的陶偶像。另外常聽人提起的金門「風獅爺」,其實是一種獅子造型的石敢當,又稱石獅爺,也是避邪之物。
石獅爺:是蹲坐姿勢的石獅子,功能與風獅爺、石敢當相同。金門常見!
獅子啣劍:又稱「獸牌」,用以驅逐正面的邪煞之氣,造型是八卦形狀淺淺的獅頭浮雕,口中啣著一把七星寶劍,每一個獅子啣劍都具有相當的民間藝術價值。長寬尺寸也有規定,象徵「八八六十四卦」、「十二時辰」、「二十四節氣」等,以喻時時刻刻、隨時隨地保護「家安宅吉」的意思。
石鼓
    石鼓又稱門鼓、抱鼓石,也是門枕石的一種,通常大門的一對石鼓造型會完全相同,上半部是圓形的石鼓加梯形或矩形底,下半部則是約略立方體的基石。石鼓多做螺旋紋,其下有淺雕的花草、吉祥圖案。
連二楹
    連二楹,又稱下門臼。是承接門軸的石製品(有些用其他材質,如木材),通常與門枕石雕刻在一起,主要是與門枕石一起夾住門框,以收穩固門框之效。與連楹共同擔負門扇轉動的任務。
其他石雕
    石雕作品除經常表現在龍柱、雕花柱、柱礎、石獅、石鼓、門枕石、連二楹等之外,最常出現的就是壁堵。頂堵、腰賭與腳堵是陰刻或淺浮雕的園地,身堵和裙堵則是表現匠心的場合,有時候甚至出現透雕的藝術,尤其是身堵。通常裙堵的題材是麒麟、花草,身堵以透雕璃虎團爐窗、團龍或歷史典故為主。
    另外常見的石雕作品有廟前「御路」、欄杆、旗杆座、「憨番抬厝角」、米臼、香爐每每也是匠師的表現舞台,只是近年來雕刻技術與工具日益精進,匠師用在單一作品的時間顯著縮短,以致於藝術價值似乎每況愈下...
石材
  石雕的材料,早期來台灣的廟宇石刻,用的是唐山來的壓艙石(多為花崗岩),而最受喜愛的應屬青斗石與泉州白。本省多用觀音山石,屬於火成岩的一種,質地也相當不錯。
磚雕
   磚雕又名磚刻、磚畫。東漢時期起開始有磚雕藝術,分為窯前雕與窯後雕兩種,前者是以土坏施作,易雕但也容易在燒製過程中損壞或脫離本色,後者則較難雕刻,但成色能控制。通常磚雕多做淺雕,用在書院、民宅的多,有些也不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