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先音樂研究*北管*一枝花

2013110815:58

吟先音樂研究*北管*一枝花

傳統藝術
2009/10/11

文雅音樂研究

北管一直是漢族音樂中流傳到台灣最普及且影響深遠的樂種與劇種,許多劇種都受它的影響,包括北管戲、歌仔戲、布袋戲、傀儡戲…,甚至當代的創作,或以北管為素材加以運用,或轉化北管樂曲,都突顯北管音樂的魅力。

  煞戲-月鳳之歌   

        文/路寒袖   編腔.演唱/邱婷   配器/郭哲誠

 

        阮是野花欠儂晟 若無蝴蝶啥知影

        開花引蝶無求名 上驚秋天落葉聲

        鑼鼓喧天為咱起 同台演出真甜蜜

        卜笑卜哭全看汝 毋過這是一齣戲

        戲若煞了棚落拆 管伊廟口抑稻埕

        阮厝毋是住佇遐 包袱款款隨儂行

        人生海海ㄧ齣戲 戲子親像流浪兒

        佗位請阮佗位去 何必單守花一枝

北管歷史

「聽到台灣歷史的聲音(六)」的末曲「太白送書」,為旦角的唱功戲,台灣亂彈戲中像這種西皮唱腔的反覆演唱,很容易就會流於枯燥乏味,但這個錄音卻十分引人入勝,飾正旦的張阿獅嗓音磁實、咬字清晰,西皮流水板的唱法不俗(內容解說書中未標明該板式),擔任伴奏的利家音樂團,胡琴(吊規子)音色飽滿,無論音準、弓法皆展現出爐火純青的功底,烘托唱腔亦靈活而不踰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其嫻熟的指法與裝飾音,「凡、乙」兩個音的運用與京劇西皮腔中京胡的演奏方式大異其趣(因為使用的指法不同),因而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帶來豐富的變化,這也是台灣亂彈戲西皮音樂的一大特色。

引用

http://homepage.ntu.edu.tw/~gim/gia/pub/historical_recording.html

二、研究範疇及目的

在戲劇的演出中使用鑼鼓,這是中國戲曲伴奏音樂中的一大特色。中國傳統戲曲的伴奏樂隊,一般稱為後場或文武場,分為由旋律性樂器組成的「文場」,與由打擊樂器組成的「武場」。戲曲武場在戲曲的演出中,具有配合演員、凸顯節奏、節制速度、帶動文場等等功能,尤其是武場的領奏:司鼓(或稱打鼓佬、鼓師),更是操控戲曲節奏的靈魂人物。在戲曲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武場配合著戲曲藝術形式與內容上的日益豐富,也在樂器、鑼鼓點、鑼鼓的使用各方面持續地進步。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劇種「京劇」,其武場兼收崑曲、梆子之長(溫秋菊1994:27),可以稱得上是「集戲曲武場藝術之大成」。

引用

http://xiqu.tripod.com/master/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