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藝術
所謂「古典主義」,通常是指與希臘、羅馬的藝術或思想品質有關的潮流。它包含了完美、永恆,以及希臘人對於生活之觀念為基礎的一些價值判斷;強調思考的秩序和明晰性,精神的尊嚴和寧靜,結構的單純和均衡,及比例的勻稱。
拜人文主義的思潮與考古挖掘的結果之賜,文藝復興的藝術表現融入了濃厚的希臘古典氣息,古典藝術的準則被奉為圭臬,古典藝術的造型元素與圖像語彙透過古典雕像或建築的斷簡殘片,遍佈在各種視覺藝術中,無論是宗教或世俗題材,建築、雕塑或繪畫上皆可見其蹤跡。在十七世紀,古典的典範依舊於N. Poussin, C. Lorrain 的繪畫中被尊崇。十八世紀後盛極一時的Palladio式建築形式,成為英國古典主義的象徵。在法國,當古典勝出Rococo風格之後,即成為Louis XVI宮廷慶典的風格;融合革命的精神後,又轉化為Napoleon時代官方率先支持的Empire風格。十九世紀初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逐漸市民階級化,於1870年左右則融入Neorenaissance風格中。
古典主義藝術乃是最近一次希臘、羅馬古典形式世界的再體現,其與浪漫主義或新藝術一向勢不兩立。古典造形元素如何被應用,傳遞那些視覺特質,如何發掘藝術家的援引與挪用,找出可能的資訊來源,証實原型與倣作或變形間之傳承關係,實是對藝術史家的一大挑戰。
●新古典藝術
1750 年代,法國、德國及英國幾乎同時展開對巴洛克、洛可可所表現出的享樂與放縱性感到反感,其動機雖然多樣而複雜,但扮演關鍵角色的卻是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的產生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受到十八世紀前半,從龐貝古城的發掘,人們掀起一股對出土文物模仿的熱潮,深受希臘古典藝術中的理性,和簡樸風格所吸引,於是表現在工藝品、版畫與繪畫當中。另一方面是受到一位德國思想家溫克爾曼的影響。他寫了一本名為《希臘藝術模仿論》的書,強調希臘藝術是最完美的形式表現。
啟蒙時期的知識份子,對洛可可藝術和當時路易皇朝頹廢的生活形態極度不滿。他們主張邏輯、清晰、單純與道德。對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緬懷復古之情,希望回返到當時的美學。
歐洲藝術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之下,形成了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義藝術的構圖多呈靜態,均衡嚴謹;畫面精密細膩,色彩趨於冷調;題材因為說教與鑑往知來的需要,多半取材自古代歷史中的英勇故事。
新古典主義的表現形式雖然模仿希臘羅馬的古典規則,在技術上又以文藝復興後的素描為基準,但它所強調的復古精神並非直接模仿古物,而是仿效他們在美感上的本質。因此在藝術上,新古典主義傾向於表現性而非想像性。
新古典主義的主要藝術家包括是法國畫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他的弟子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以及義大利雕塑家卡諾瓦﹝Antonio Can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