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之旅 *吟先

2013101209:57

貴州之旅自助逍遙遊.
梵山雄奇舞水柔美-貴州苗侗風情之旅

 

 

黔東南景點介紹

肇興

亦名肇洞,為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人民政府駐地,距黎平縣城南72公里,座落在群山環抱的山間壩子之中。肇興河清澈透明,蜿蜒曲折,穿寨而過。全寨分三個村、22個村民小組,共700餘戶,3000多人,為黎平縣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之一。


寨內有5座氣勢雄偉的鼓樓和4座建築獨特的花橋,蜚聲中外。寨中一條主要街道由東而西,兩旁建有學校、鄉政府和民居,全是青瓦木樓。5座鼓樓恰如5朵荷花,分佈在仁、義、禮、智、信五個自然寨。鼓樓始建年代不詳,1966年毀,1981年至1983年先後重建。


5座鼓樓中以智寨鼓樓最?美觀。智寨鼓樓重建於1982年,由16根柱子構成骨架,中間四根柱子直貫頂層,四邊?12根副柱,略小於中柱,用逐層內收的染方金瓜柱支撐,層層挑出屋檐,類似寶塔。鼓樓基面約70平方米,中央設有火塘,四周有長條木凳,供人憩息,或吹笙談唱,或擺古談天。該樓為九重簷四角歇山頂,置斗拱,通高14.8米。如意頭下各級均為八角形翼角高翹。屋脊之上泥塑小葫蘆寶瓶,其翼角塑小鳥,玲瓏雅致。鼓樓的簷層輔小青瓦,屋脊白色,塑有獅、虎、鳳等。樓內雕梁畫棟,書有六幅盈聯。正面一至三簷之間塑有有"雙龍搶寶"。


黎平至水口公路從西進寨,迎面第一座鼓樓高11層,樓簷重疊,底下兩層為四角形,上面九層為八角形。樓尖頂為七個葫蘆穿插寶頂,如利箭直插雲天。第一層樓正面中央,塑有“二龍搶寶”、“翻江倒海”、“魚蝦遊戲”圖案;頂層瓦脊,塑有“五龍飛天”。上下五龍騰雲駕霧,故稱“五龍樓”。層層簷角,泥塑熊、虎、獅、豹和飛鳥。層層簷板,彩繪各類風物故事,飛禽走獸,遊魚螃蟹。五座鼓樓風格不同,有七層、九層、十一層,最高的十三層。建築工藝的共同特點都用一抱粗的杉木為柱,穿榫街接,不用鉚釘,有十六根柱子落地,其中一根直通樓頂。不落地的一根古杉?沖天柱,旁邊是四根合抱的立地大柱,週邊是十二根略小的副柱,由這十六根柱子頂起沖天大柱。

據說,沖天柱代表年,四根立地大柱代表四季,十二根副柱代表月,即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平安康樂之意。樓上置有皮鼓,遇有重大事情,由寨老擊鼓召集寨民共議;地面設一火塘,幾乎常年四季有火,為人們歇息閒談之所。樓前有鵝卵石鑲的歌坪,樓的對面是戲臺。鼓樓是全寨人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地方重大事情的地方,也是寨上重大節日、歌會、蘆笙會、演戲等文娛活動和迎賓送友之場所。鼓樓是肇興侗寨政治文化的中心。在200米長的肇興河段上,橫跨著4座壯麗的花橋。其中有兩座和鼓樓相連接,形成別具一格的樓橋群體古建築。花橋?長廊式,柱枋、簷板繪塑彩畫,廊的兩邊設長登供人體息。橋上設有涼水桶,供行人解渴。入夜,人們常在橋上乘涼閒談或唱歌。


肇興鼓樓群的仁寨鼓樓高21.7米,?七重簷八角攢尖頂;義寨鼓樓高25.8米,十一重簷八角攢尖頂;禮寨鼓樓高23.1米,十三重簷八角攢尖頂;信寨鼓樓高23.9米,十三重簷八角攢尖頂。四座鼓樓的彩塑、繪畫裝飾各有特色。


台江---天下苗族第一縣:

台江,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居住著苗、侗、漢等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96%以上,是世界上苗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區,堪稱“天下苗族第一縣

”。黔東南是聯合國所列的世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圈“返樸歸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景區之一,而台江位居其中。這裏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古生物化石群,被列?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有享譽海內外的“東方迪斯可”──反排木鼓舞,有世界上唯一的獨木龍舟,有莊嚴肅穆的婚俗禮儀,有浩如煙海的民間文藝等,這些都是台江苗族文化的典型表徵。這些遺存完好的苗族文化,豐富多彩,新奇別致,悠遠深邃,是極富魅力的文化旅遊資源,吸引成千上萬的海內外的旅遊觀光采風探秘人士留連往返于這塊熱土,這塊淨土,這塊樂土。台江氣候條件得天獨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雨量1200mm。全縣幾乎都是宜林宜果山地,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調查林種結構,初步形成了“用材林、經濟林、藥材林”三分天格局,其中以金秋梨?龍頭的優質果品基地初具規模,水能可開發資源達15萬千瓦。320國道和321國道交叉橫穿縣境,距湘黔鐵路凱裏站50公里,國國家計劃修建的65幹線將穿境而過。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台江的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城鄉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金融,保險,交通,郵電,商貿,賓館,市政設施不斷完善,城鄉人民安居樂業。展望21世紀,台江充滿希望,前程似錦。現在,全縣各族人民正滿懷信心,乘國家對中西部大開發的大好機遇,積極構建良好的投資環境,實施優惠政策,熱情歡迎海內外客商和各界人士到台江來投資開發,參觀旅遊,同謀發展,共創偉業。


4月底5月初舉辦的貴州省台江縣一年一度的姊妹節,當被地人稱作“東方情人節”。而在外地遊客看來,姊妹節簡直就是地道的麗人節。


貴州台江縣的姊妹節內容十分豐富。各個村寨的歌舞表演即包括踩鼓舞、蘆笙舞、板凳舞、竹竿舞、撈魚舞、挑山舞、訂親舞等數10種。歌有飛歌、情歌、酒歌、鼓歌、山歌、賀歌、祭祀歌等18種之多。規模最大、最令人亢奮的舞是踩鼓。施洞鄉的踩鼓,鼓聲如雷。男女青年唱出的情歌柔美動情。苗語語彙特別豐富,但大多難以用漢語直譯,而意譯又不能完全表情達意更不押韻,如女將男昵稱?“蝶”,含有“哥”、“兄”或尊長輩之意。


七姊妹的傳說

今年的姊妹節,歷時8天,彙聚15萬多人次,有來自歐洲的旅行團、日本的攝影團、臺灣的考察團、香港的口頭文學研究團。


姊妹節為何這?令人神往?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戶張氏人家有7個閨女,如出水芙蓉。她們都想嫁一個好苗生。於是,七姊妹到山上採集樹葉,每人煮上一鍋彩色糯米飯,邀四方後生到施洞寨來吃飯,唱山歌,踩鼓點(跳圈舞)。大夥整天整天的跳,整夜整夜的唱。通過3天3夜的歡歌狂舞,七姊妹在上百名男子中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她們把彩色糯米飯送給情郎,囑咐他擇日來迎親。”

七姊妹開了苗家自由戀愛、擇優婚配的先河,使苗家人種得到優化,文化得到交融發展。

苗家以生女為榮

姊妹飯最早是七色,現在又增加了若干?色。會歌完了,苗妹就要送客人一包糯米飯,若飯中有辣椒,即表示拒絕交友;若有竹?,意?姑娘接受你的情意,愛上你,欲勾住你的心,留住你的人;若是飯中什麼都沒有,即表示姑娘對你無心,來去空空。


每年陽春三月,施洞寨就家家戶戶煮好糯米飯,給女兒穿金戴銀,披錦著繡。母親以女兒的美?驕傲。女兒一生下來,母親就給女兒刺繡盛裝,年復一年,等到女兒長成16歲,母親就推出盛裝的女兒去參加姊妹節,即使不嫁人,也要亮出自家的美女以及多彩的盛裝,所以苗家以養女?驕傲。誰家養了一個美女,不僅本家自豪,而且全寨人都引以?榮。如果有美女家窮,一時置辦不了盛裝,寨老會動員大家捐錢捐銀飾。一套高貴的盛裝價值上萬元。美麗的苗妹是古老七姊妹的化身,也是苗寨的旗幟。施洞依山伴水,施洞美女名噪百里山寨,所以,施洞每年都舉行姊妹節,而且越來越紅火。追美女的人越多,寨子越紅火。


苗女頭飾源於崇拜

台江苗族服飾,?黔東南苗族服飾的主要代表。各種服飾彙集一起,異彩紛呈。這裏沒有專業模特,上臺展示自己的苗家姊妹,不走貓步,以歌?韻,以鼓?拍,以舞亮相,沒有矯柔,更無搔首弄姿,清新自然,令人耳目一新。苗家美女與多彩服飾渾然天成。最奪目的服飾是銀角頭飾,它其實就是牛角的美化。台江縣文體廣電局李紅副局長告訴我們,苗族是矯正蚩尤的後代,因蚩尤愛牛敬牛,故苗家最典型的頭飾是牛頭從草間花叢中冒出,苗女銀角頭飾中高高揚起的兩彎水牛角,是苗族美麗至尊的象徵。過去,只有寨花才能戴這樣的頭飾。如今苗家美女如雲,故成群結隊帶銀角頭飾的苗女隨處可見。

水上飛起龍和牛



服飾展示令苗家女人出盡風頭,獨木龍舟競渡卻使苗家男人大展威風。施洞獨木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整個舟由一棵大松樹幹鑿成,能容納30人,約長20米。獨木舟舟頭雕鑿成龍頭牛角,披紅挂彩。水手們群體呼號,上舟入水,寨老揚竿站舟頭擊鼓,水手著苗紫裝左右站立劃槳,隨鼓呼號,身傾槳翹,飛舟競渡。

姊妹節上還有鬥牛、水上搶鴨、苗家婚俗表演、姊妹團圓飯、吃鼓藏(祭祖)等多項活動,充分展示苗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和絢麗多彩的民族地域風情。

西江千戶苗寨:

西江位於凱裏的東南,從雷山路口折向東北,是凱裏周圍規模最大的苗寨,約有1000多戶人家,所以稱“千戶苗寨”。村寨前後青山綠水,環境優雅,田園風光與民族風情融?一體。這裏是苗族歌舞之鄉,節日多、規模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西江苗寨大多是木吊腳樓,都是用楓木搭成,依山勢向兩邊展開,暗紅色的楓木板壁在夕陽照射下一片金黃,如果遊客秋天來此,可看到屋前屋後的巨大楓木紅葉片片,豐收的景色真的很美。

在苗寨可以享用苗家風味特色晚餐,席間接受苗家少女飛歌敬酒,在苗家吊角樓美人靠(涼臺欄杆,苗家稱?"美人靠")上觀千戶苗寨萬家燈火。還可以觀賞銅鼓蘆笙表演,晚上可宿苗家吊腳樓。

朗德上寨:

朗德上寨是一個苗族村寨,距凱裏市區29公里,距縣政府雷山7公里,屬雷山縣丹江區報德鄉可供遊客遊覽。郎德上寨系苗語“能兌昂糾”的意譯,“能兌”即歐兌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糾”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屬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特徵,所以又稱?“長裙苗”。在這裏除了可以欣賞到苗族獨有的木吊腳樓建築外,還可以欣賞到寨民表演的攔路酒歌、盛裝苗舞、蘆笙舞、八?蘆笙舞等等節目,表演一場的費用大約是400元。郎德鎮具有著得天獨厚的民族旅遊資源,鎮內有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朗德上寨和"蘆笙之鄉"岔河南猛,最近,朗德上寨古建築群被列?我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郎德上寨四面群山環繞,村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流入美麗的丹江。跨溪有風雨木橋,沿溪有石磨碾房,水中群鴨嬉戲,兩岸水車成行。寨子對面有養流坡,坡腰有8畝許平地和一長150米的賽馬跑道。每年農曆三月馬日,雷山、凱裏、麻江、丹寨四縣交界的苗族男女青年,在此舉行爬坡活動,對歌,賽馬,盛極時達萬餘人。


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築,?木質結構吊腳樓。有五條花街路通向寨中。東、西、北面置有木柱瓦頂護寨門樓,簡稱“寨門”。寨上,吊腳木樓,鱗次節比,錯落有致。寨中道路、院壩及各戶門庭,都用鵝卵石或青石鑲砌鋪就。寨中有兩個銅鼓、蘆笙場。場子模仿古代銅鼓面太陽紋的圖案,以青褐色鵝卵石和料石鋪砌成十二道光芒,朝著十二個方向伸展。銅鼓、蘆笙場的兩頭,用鵝卵石、水泥鑲嵌成兩匹飛奔的駿馬。


貴客進郎德上寨得按苗家禮俗喝攔路酒。從寨腳公路開始,到寨頭的進寨門樓,設迎客攔路酒卡,多達12道。每道酒卡,在路中間放一張方桌,兩邊站著幾個身著盛裝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壺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兩土碗,表示福壽雙全。最後一道酒卡是進寨門樓,土碗換成了大牛角。如此一路想滿飲進寨者,非“海量”莫能。不過不善飲酒的客人也不必擔心,只要你雙手背在身後,彎腰用唇輕觸酒杯即離,並有禮貌他說一聲“兜社莫”(苗語“謝謝你”)就可以“過關”了。

主人雖然好客,但絕不會強人所難。歡迎儀式還有燃鐵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等。在這之後,婦女們身穿繡衣條裙,頭戴銀角冠,男子們則長袍馬褂,全村盡出,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蘆簽場。場上銅鼓高懸,青年鄉民在這裏?客人獻上傳統的苗族歌舞:蘆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銅鼓舞……最後,全村男女老少絡繹上場,圍成若干個同心圓,隨著銅鼓點子款款繞場起舞,客人們也被邀入場內,使狂歡活動達到高潮。歌舞之後,可信步走人普通苗家,那“吱呀”的紡車,“嚓嚓”的布機,講述著大山中寧靜的生活,熱情的村民定會邀你在吃新節或過苗年時再來,那是他們最隆重的節日。


朗德鎮植被茂密,有巴拉河和望豐河交叉而過。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是朗德鎮發展旅遊業的基礎。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中,朗德鎮正加快小城鎮建設和旅遊開發步伐,使之建設成?集民族風情、自然風光、旅遊?一體的旅遊大鎮。熱情的朗德歡迎四方賓朋。
  交通:從凱裏汽車站坐往雷山方向的車,在朗德下寨路口下車,步行約20分鐘到達;也可從凱裏市租車前往,來回車費約100元。在朗德上寨內可住宿,每晚5元。

神秘的芭沙苗人

位於貴州省南部邊境的芭沙是一個奇特的,充滿久遠傳統鄉情的苗族村寨。這個村寨雖然就在321國道的邊上,然而這裏的苗族鄉民卻依然保持著本民族傳統的風貌,保留著明清時期的生活習俗和服裝服飾。他們現在的裝飾與東鄰日本國的古人穿戴十分相似,?此,也曾引得許多大和友人前往尋主認宗。
  

村寨建在山上,依坡就勢搭起富有西面民族特色的木制杆欄式吊腳樓,從高處望去已經生滿綠色青苔的樹皮房頂鱗次櫛比。屋頂沒有煙囪,冬日的中午,家家的樹皮屋頂上蒸出緲緲的青煙,那是柴煙和蒸汽的混合物,於是,淡淡的青霧便如同白色的絲絨,暖暖地罩蓋在村寨之上,溫馨寧靜,如詩如畫。村間空地及山坡上,或聚或散或疏或密地豎立著高大的木排,那是村民們的曬穀架,收割季節,農民們將稻穀捆好,一束束的挂在木排之上,這便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處處展開了稻穀的柵牆,映得秋日更加金黃。稻穀挂在寨邊,不用擔心會丟失,這是約定俗成的淳樸民風。
  

走進芭沙,有如置身于古遠的原始部落,時間隧道瞬間將人們拉回到數百年前,村民們穿著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裝,深藍紫色泛著光。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紮綁腿。領口、袖口、下擺和綁腿都是姑娘們自己繡制的彩錦,項上戴著粗大的銀環。這樣的裝束,即顯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資,又十分便於她們登山和勞作。男人們梳著小辮,頭挽髮髻,腰間別著砍刀,肩頭挎著獵槍。這山裏雖早已沒有走獸飛禽可打,但男人出門時仍喜歡帶著獵槍,槍已成了他們的隨身飾物。
  

芭沙人認為他們才是最正宗的苗族。早些時候,年輕人從外地打工回來時,必須要在村外換上本族的衣服才准許進村。在山寨裏,可以見到婦女在操縱古老的木紡車、織布機,可以聞到蒸米酒的清香,可以聽到人力舂米沈重的節奏。熱鬧的聚會場中,時常有苗族姑娘向外鄉的賓客發起“偷襲”,偏僻苗寨裏的小姑娘主動與外來的陌生人嘻鬧,這在漢族區是難以想象的,其實這也是苗族的風俗之一。清代文人趙翼在其《簷曝雜記》中就有如此記述:粵西土民及滇黔苗?風俗,大概皆淳樸,當墟場唱歌時,諸婦女雜坐,凡遊客素不相識,皆可與之嘲弄,甚有相儇亦所不禁。並有夫妻同坐墟場,夫見其妻?人所調笑,不嗔而喜者,講妻美能使人悅也。
  

數百年過去了,昔日風俗依舊,仿佛歷史已在此處停留。?沙有吃新節、蘆笙節、映山紅節、鬼節等節日,有鬥牛、吃相思、蕩秋千、跳蘆笙、集體圍獵、成年剃發儀式等風俗,有奇特的竹編飯盒、精美的手工鋼制針盒、刺繡獵袋、牛角火藥筒等民間工藝品。蘆笙節規模盛大,人山人海,蘆笙對賽時,姑娘盛裝助威,小夥吹起蘆笙粗獷、奔放,盡顯古樸本色。
  

芭沙苗塞距貴州從江縣城僅5公里,一條公路從寨前通過,交通的便利給這座苗寨帶去了現代文明—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有的開起了小店鋪,有的到沿海城市打工,賺了幾十萬元,成了小老闆。苗寨的小學校也蓋起來了,教室裏不時傳來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姑娘們的穿著打扮也有了些許改變。過去姑娘們夏天時只穿一件圍胸外加一件外披,不穿內衣,現在她們都在圍胸里加了一件棉毛衫;過去?沙人不會說也聽不懂漢語(普通話),現在年輕人幾乎都能聽懂漢語了。但是,?沙人又好像是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星球上,他們的飲食起居,生活習俗都非常古老,淳樸的古代遺風似乎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和影響。
  

古老的“成人節”儀式

芭沙的男孩子長到16歲,就要舉行一種古老的“成人節”儀式(苗語叫“達給”),由寨老和巫師共同主持,將其頭頂周圍的頭髮剃掉,只留下頭頂部一小撮頭髮挽成髮髻,發尖飄散於腦後。舉行儀式的當天早上,主人家會邀請十幾位同姓男子幫忙去河裏打魚。夜晚,男人們點起篝火聚在河邊,主人家的孩子則全身盛裝。剃發後,成人儀式結束,大人們坐在河邊?孩子長大成人而高興地喝酒吃魚,到第二天天明才散去。以後,男孩頭髮的剃留則憑個人意願而定。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有的男孩長到16歲,剃不剃發,舉不舉行成人儀式,憑個人自願。不剃發,不舉行成人儀式的,不僅不准挽發髫,如夭折,按寨上的傳統習慣也只能提葬,不能?葬。而且捆屍體用的竹篾只有5道,用一塊布將屍體兜著提到墓地。舉過成人儀式的,如夭折,捆屍體的竹篾是7道,而且是用肩?到墓地,送葬禮儀也很隆重。
  

芭沙人淳樸的生態觀

走進芭沙,只見房前屋後到處古樹參天,蟬鳴鳥叫。舉目望去,漫山遍野,蒼翠欲滴。這得益于?沙苗族世代相傳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習慣。多少年來,村民們一直恪守禁止亂砍亂伐的民間習俗,公路修到村寨幾十年了,從來沒有發生過盜伐林木的事件。我到從江採訪的第二天,恰逢大霧,汽車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駛,車窗外挺拔的大樹彌漫在濃霧中,路邊霧中不時走過幾位頭纏花格頭帕,腰挎砍刀,挑著擔子的村民,景象古樸自然,這個有350戶,1900多人的大寨至今沒有一輛馬拉車,手拉車,人們運貨,進縣城趕集都是肩挑手提,徒步行走。村裏人認?,畜力運輸工具載量大,砍伐樹木就會多,破壞森林及環境。?沙人的這種良好習俗是從古代沿襲而來,成?必須遵守的不成文的村規民約。村裏有一規定:如果有人盜伐古樹,一經發現要罰120斤米,120斤豬肉、120斤酒,讓全寨人吃,以示警告。因此,村民們上山拾柴都自覺保護幼苗和樹幹,只修剪杈枝或砍枯樹。偶爾也伐一些雜木,打成捆挑到城裏賣。
  

蘆笙歌舞傳情達意

芭沙人與森林十分親近,就是平日的娛樂和迎賓儀式也離不開森林。當客人進寨時,盛裝的村民站在寨門口吹起蘆笙端著美酒,鳴放火藥槍和鐵炮以示歡迎,然後到村後樹林環抱的蘆笙坪上舉行隆重的迎賓儀式。少男少女們要面向太陽從山腰緩緩退到山頂,經過林中小道,到蘆笙坪上圍成圈跳起蘆笙舞。悠揚的蘆笙聲,人們的歡呼聲響徹山林,久久回蕩。在這裏,呼吸著自然,新鮮的空氣,欣賞著狂熱奔放的歌舞,使人真正體會到了返樸歸真的感覺,此時此刻,我的全部身心就仿佛與大自然融?一體了。最令我陶醉的是豎笛吹出的曲調。豎笛約1尺5長,食指粗細,5個眼,吹奏時,那聲音時而如潺潺流水,時而如蟬鳴鳥啼,吹到動情處又宛如高山流水,?宕起伏,似在訴說什?。我不是音樂家,很難用恰當的語言加以描述,但我看到那位伴唱的姑娘是很懂得小夥子吹奏的曲調的。那歌聲不是高吭嘹亮而是低吟,是訴說,是思念,姑娘唱的是情歌,歌聲中充滿了對小夥子的愛慕之情。
  

雷公山

雷公山位於貴州省黔東南洲東南部,海拔2178.8米,主峰距雷山縣城28公里,區內生物資源豐富,生態優美。各類生物近2000餘種,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43種,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禿杉,是我國特有一類保護樹種,且是全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強的一處,是中亞熱帶唯一的天然禿杉研究基地。


雷公山巍峨挺撥,雄偉壯觀,森林蒼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飛瀉,氣勢奪人,處處鳥語花香。在紅、白、紫玉蘭、杜鵑盛開的時節

,美不勝收。山下,到處分佈著半坡苗寨,可領略迷人的苗族風情,主峰觀日出日落,雲吞霧繞,如詩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響水岩景區:景區內原始森林茂密,四季百花爭妍,投身其中,宛若蕩漾在花的海洋。內建有電站、水庫、賓館,基礎設施完善。景區旅遊,一可登爬1983級臺階,感受山這巍峨;二可欣賞響水岩五級瀑布;三可沿途考察原始森林植被和苗寨風情。
宰蕩侗寨在從榕江東行往黎平的路邊,離榕江約30公里。宰蕩侗寨以侗族大歌著名。
  

侗族大歌是侗家獨有的多人分聲部無伴奏大合唱,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合唱訓練的侗家姑娘,憑著天生對音樂的敏感,將生活中的種種心情通過歌聲表達,高音部、低音部、混聲、和聲、輪唱、花腔等等種種唱法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蕩氣回腸之餘幾乎讓人懷疑自己是置身維也納的音樂殿堂。

最新 貴州旅遊行程 貴陽景點黔東景點黔東南景點黔南景點

http://www.flying.com.tw/travel/trip/guizhou/guizhou_03.htm